搜尋此網誌

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霍爾的移動城堡


電影名稱:霍爾的移動城堡  Howl's Moving Castle 
年份:2005
出  品  國:Japan 
導演: 宮崎駿 
演員: 木村拓哉 倍賞千惠子 美輪明宏 

這陣子剛好參加了一個電影讀書會,這是指定項目的動畫片「霍爾的移動城堡」,又恰巧近期開始閱讀「電影的魔力」,便嘗試使用關鍵字來進行電影解析,因書未讀完,吸收有限,故此篇影評也泰半僅是個人見解。

首先關於動畫片,在電影的魔力Animation動畫的關鍵字介紹提到,動畫並不是專為小朋友量身訂做的。因為父母必須被說服帶小孩進戲院,且必須陪同兒童觀看電影,因此好看的動畫片得吸引兩個年齡階層才有成功的機會。

以此來看霍爾,內容主軸雖是一名19歲的青少女蘇菲,在受到詛咒後的生命歷險,Backstories背景故事也略為提到她的家庭因素不是健全的,母親婚姻的多次離異,與家人的關係疏離,這部分可能會使部分青少年感到認同,而魔法的部分則是以兒童會產生崇拜的心理為主。至於成人可能會認同反英雄Antiheros的情節,無論是蘇菲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施法,才踏入歷險召喚Call to Adventure;或是霍爾只喜歡自在的生活,即使擁有魔法的天賦Attributes and Aptitudes,但他好吃懶做,生活習慣骯髒,追求亮麗的生活卻又愛發彆扭,非英雄型態的人格,受到歷險召喚而行動,這樣的腳色安排會比單純的英雄式電影,如超人、蜘蛛人,會比較吸引成人注意,也比較會得到成人的認同。

關於年齡Age,也是此部片有趣之處,蘇菲被荒野女巫施法,變成一個90歲的老太太,在電影開頭也交代了,蘇菲個性相對於父母與姊妹是非常老成的,「老去」的定義在此部片有新的見解,經歷人生成長的蘇菲的心靈反而年輕化,抱持赤子之心的蘇菲也終止了詛咒,回抱年輕的樣貌,這部分解釋了宮崎駿的想法(畢竟此部片雖改編自小說,但幾乎是脫離了原始的小說脈絡,可說是宮崎駿的思路再現。),「外觀的年老不是真正的老,若抱有年輕的心態與自信,那才是真正永遠的年輕」,荒野女巫被莎莉曼破除魔咒,回歸真實年齡時也是,承認自己的樣貌,捨去多餘的外在追求(霍爾追求髮色也是),才能得到人心自在。

除了腳色個人的年齡,各種腳色的年齡組合也是宮崎駿的長處,心之谷、龍貓、魔法公主、天空之城等作品,都有各種年齡的腳色組合,並不是單純的兒童動畫,可以在一部電影中看見各種年齡性別的人物性格,如電影的魔力所言,將不同年齡的人群聚一堂,可以產生充滿張力的腳色與場景。而當電影把不同年齡的人-也就是不同世代的人-齊心協力,結果就會令人印象深刻。畢竟不同世代的族群,都存在著代溝。年輕人通常會以為,自己的道德觀會比老一代來得優越,而老一代的人則會認為自己那一代的道德觀,遠高於年輕族群。如同阿拉伯的勞倫斯,費瑟王子對勞倫斯的一段話:

There's nothing further here for a warrior. We drive bargains. Old men's work. Young men make wars, and the virtues of war are the virtues of young men. Courage and hope for the future. Then old men make the peace. And the vices of peace are the vices of old men. Mistrust and caution. It must be so.
讓具有智慧與經驗的年長者與充滿精力與希望的年輕人共同合作,如星際大戰中的歐比王與天行者路克作搭檔,自然會令人有衝突感,並成為難忘的情節,畢竟現實生活中少有這樣的情形。

詛咒Curses也是這部片的要點,蘇菲、荒野女巫、霍爾、蕪菁身上都具有詛咒,如電影書中所言,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所下的最惡毒的詛咒,是讓他對自己的潛力完全失去信心-阻礙一個人好好活下去,發揮所長-或是被歸去一個種族、年齡、職業、外貌等,而不再受到尊重,都是詛咒。而詛咒出現在電影裡時,都是讓觀眾會產生期待-如何讓詛咒化去。蘇菲的年齡詛咒在心靈成長後破解;霍爾的詛咒被蘇菲的愛化解;荒野女巫受到莎莉曼陷阱;蕪菁大概是最浪漫的,得到所愛的人之吻,即使對方不愛他!

再來談談角色關係,盟友Allis是蘇菲、霍爾、卡西法、荒野女巫、馬魯克、蕪菁以及因因,就像真實的人生,英雄的盟友通常不是英雄選的,而是自然出現的,蘇菲跟霍爾是巧遇Cute Meet認識的,在電影的最開頭,他們都素不相識,經由衝突Conflict而化干戈為玉帛成了盟友。有趣的角色通常來自有趣的角色關係,荒野女巫與因因、卡西法的存在,都對女主角蘇菲來說亦敵亦友,而他們都在轉大人Coming of Age的歷險中,選擇改變本身的立場,在結尾成為一個社群Communities,如同人類的天性,群體的認同可以使英雄像個真實的人。

再來談卡西法、蕪菁和因因,這幾位盟友都是非人類夥伴Anipals,非人類夥伴的特徵是:一定都非常可愛。除了體型嬌小外、主要功能都是主角的忠心夥伴,在急難時幫助他們脫困,在他們感到安慰時安慰他們,並適時為主角及觀眾帶來笑果,即使因因與卡西法有時顯得不是那麼的忠心,也讓劇情有不少令人難忘的片段。當然,因因原本是莎莉曼老師的間諜,在劇末背叛Betrayal王室規矩,成為霍爾城堡的一家人,也讓觀眾對蘇菲等人的行動產生認同。

霍爾的角色是最迷人的存在,這大概沒有人會否認。在電影中,唯一完整呈現生命歷程的就是霍爾,童年時在魔法師叔叔家的小房子度過的霍爾,在星湖與卡西法以契約交換秘密得到強大的魔法,卻又被荒野女巫詛咒而成為怪物Chimeras,受到國王的徵招前往戰場,卻因為變身太久而有成為魔王的危險,如同其他喪失心智的魔法師,霍爾有著一個令人緊張的特質,反叛精神Defance以及天命Destiny、遺棄Desertion等主角元素

被社會不認同、逃離王室御用魔法師莎莉曼指導、追求無拘無束的生活等,霍爾的角色特性如同阿拉伯的勞倫斯,在保有個人意志時,卻同時出現離群索居的孤獨感,能夠變成強大的魔王是會引起孩童興奮的,擁有堅固的怪物盔甲在戰場上無人能擋也能令青年欽羨,但真正會讓人認同的不是外在的模樣,而是內在的力量,如同星際大戰的Force原力。

而霍爾在變成怪物時,會逐漸喪失心智,使得蘇菲決定拋下城堡,前往戰場去拯救霍爾,成為了故事的高潮。霍爾的心臟在卡西法身上,被荒野女巫所奪去,這樣的Deadline生死線情節可以使觀眾產生緊張感,也讓蘇菲的天命Destiny成為故事的要點。

在卡西法身上澆水,卻可以讓卡西法不滅;讓卡西法聽話變成煮菜的火;讓荒野女巫乖乖交出霍爾的心臟;「大概因為是蘇菲吧。」這樣的對白在劇中時不時再現,具有天命的蘇菲在故事中不再是原本膽小懦弱又沒有主見的女孩,擁有克服命運的決心並探求天命,如勞倫斯勇闖沙漠,主角的特性往往配合天命出現。

在卡西法身上澆水,蘇菲抱持著可能會讓霍爾也死去的心情,決定拯救曾是敵人的荒野女巫。Decision決定與剪刀Sciccor來自同一個字根,人們做決定時,不但把前方可能的路切斷,也可以讓它們在後悔這個決定時得以逃脫的可能性切斷。這也是做決定這件事,不論是在真實人生或電影中,都非常有戲劇性與令人難忘的原因。而當蘇菲決定前往王宮,並勇敢說出不會讓霍爾受到徵招,此時宮崎駿讓蘇菲在勇於做下決定時,詛咒出現明顯的變化,來表現出「決定」-道德價值觀的變化,的可看性。

接下來可以淺談一下角色力Character' Power 。

1. 體制力:劇中很簡單地以穿著制服的軍人、王室成員等作為體制力的表徵。如莎莉曼、多數的軍人、軍艦、喪失心智的魔法師,用非常明顯的二元對立來使龐大的體制代表「邪惡」與「腐敗」。

2.實質力:霍爾與荒野女巫、卡西法、莎莉曼具有魔法,莎莉曼的魔法明顯是最強大的,然而力量最強大的,往往不會是英雄,對於兒童或青少年而言,實質力量可能很重要,但對於訴求成熟觀眾的電影來說,真正的力量往往來自心靈的強大。這部分在多數漫畫中也可看見,如獵人中的小傑在面對尼飛彼多時,可以用心靈的轉變讓殺死凱特的嵌合蟻護衛軍被一拳斃命。

3.性感力:霍爾很明顯是劇中最具有性感元素的角色,英俊的臉龐與纖細的身材,但在電影中,賣弄性感的角色多半是孤單的,霍爾在劇初還染著金髮時,也是個形單影隻的傢伙。但在魔法被攪亂而變成黑髮,以及接受其他家人的存在時,霍爾的配件雖然沒有開場那麼華麗,整體卻顯得更吸引人。

4.科技力:劇中具有科技力的都是追求戰事的國家軍隊,但在電影中,科技的價值卻相當有限。霍爾片中,小巧的魔法自然是戰勝龐大的軍艦,但最重要的仍舊是對於信念的支持才能夠擊敗科技。

5.智慧力:如同性感力,光具有聰明不會成為好看的劇碼,通常難忘的故事中,主角都不會是最聰明的那個。蘇菲在得到許多人的幫助中拯救了霍爾,霍爾在蘇菲的拯救下得到成長,莎莉曼在蘇菲解開蕪菁的詛咒後決定停止戰爭。聰明不是劇情推進的要點,只是其中的一份子。

6.教育力:霍爾自魔法學院畢業,卻簽下了無法掙脫的合約,必須要參與戰事。再多的魔法知識都不足以讓他面對龐大的戰場。

7.財富力:霍爾、荒野女巫、莎莉曼都具有龐大的財富,但未善加運用的情況下,財富顯得不足珍惜,蘇菲為了拯救霍爾,選擇拋下整座城堡,才得到一家子圓滿。

換言之,電影裏頭最吸引人的力量只有兩種:

第一,英雄的原則,霍爾的反戰意識,蘇菲的仁愛心,以及其他角色轉變後的善良本質,才顯得電影價值彌足珍貴。

第二,意志力,擁有豪不放棄的決心,為了所愛的人奮鬥,或是敢於踏入未知的領域,都是霍爾與蘇菲的英雄特質。

--

角色分析告一段落後,再分析劇情部分。

整部霍爾一片的背景是很簡單的兩國戰事,衝突Conflict是戲劇之本,而戰爭是衝突典型的原因則因為兩個團體的戰爭對觀眾來說可以一目了然。當然蘇菲與詛咒的衝突、霍爾與王室的對抗、都是一種衝突的存在,這些導致混亂Chaos的元素,通常會讓觀眾定義為電影英雄對抗的對象,而英雄帶給人們的,是團結、組織與理性。原因在於,混亂之中總是能找得到邪惡。

橫貫整部片的是追逐Chases,蘇菲追逐著霍爾的秘密,或是王室與荒野女巫追逐霍爾,當然使命的實踐也是一種追逐。而這些追逐則開始於一小時危機點Crisis Points,危機與轉機讓作品引人入勝,讓英雄面對危險,回應別人的突擊,並讓英雄作出抉擇。如同霍爾帶著蘇菲逃離荒野女巫的追逐,或是蘇菲受到施法,找到霍爾的城堡並進入成為清潔婦。被動出手只是開端,唯有掌握命運,才能打開英雄事蹟的大門。

以上大概是用電影的魔力一書來簡單分析霍爾的移動城堡,但我書真的沒看完,所以只用A-D的關鍵字作分析,之後的電影就等之後再說。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阿拉伯的勞倫斯


電影名稱: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年份:1962
出  品  國:UK 
導演: 大衛連 
編劇: T.E. Lawrence  羅伯‧波特 
演員: 彼得奧圖 亞歷堅尼斯 安東尼昆 

照著IMDB的順序看下來,恰好看過了談論戰事的「現代啟示錄」、「俘虜」,在更久之前閱讀完「西線無戰事」的小說版,對於戰事的印象是從這幾些元素拼湊而得來的。

這部片洋洋灑灑地牽扯各種議題,談人性、戰事的荒謬、民族問題,當然也有主角的個人成長,但因此部作品為真人真事改編,勞倫斯人生的結局也不能成為一個美好的終點-一個偉大人物的死亡竟然是一場意外車禍。

先談劇情主軸,勞倫斯原是在開羅做些「無關緊要的雜事」的中尉,這部分看似只是交代前情,但用了不少一些插曲來表示他的主要性格。

諸如他在同袍面前用手指熄滅火柴來表示,

「The trick, William Potter, is not minding that it hurts.」


這堅毅的性格在他後續穿越沙漠、肩部受到槍傷、被性虐待等的戰事之苦中,使他一而再地重新檢視自我人性的極限,也是此片對於人性探討的主要元素。另外他在軍官酒吧時,過度浪漫地與長官談話,或是因為不在意細節而碰倒了桌子等,都可顯見他的性格-理想化且不拘小節。

受到將軍指派,「前往wadi safra,找到費瑟王子,查出他是怎樣的人,了解他在阿拉伯半島的企圖」。

這部片之中我最喜歡的腳色應該是費瑟王子,雖然他保有王室的傲慢,但看得出他在這部片的定位是具有智慧的腳色,願意為了達到目的不在乎無謂的細節,並且善用人才,和英國政府駐開羅的行政長官戴丹的腳色特性算是雷同的。

前往wadi safra的途中,因為偷喝貝都因人的水井,隨從遭到貝都因人阿里A-li殺害,阿里與勞倫斯的情感波折也自此展開。

阿里跟勞倫斯的同志情誼劇中無明確說明,戲末只有在勞倫斯決定返回英國時,阿里在被奧都詢問「You love him?」時大喊著

「No, I fear him.」「Then, Why do you weep?」「If I fear him-who love him-how he must fear himself who hates himself.」

,此部分也只是延續了勞倫斯的自我確認不明,關於他是個公爵的私生子,在英國毫無地位,在阿拉伯卻又不是真正的阿拉伯血緣,最後在自大與自卑中產生對自我的恐懼與厭惡。如果要說阿里愛他,可能有點牽強,這點等我看完原著「智慧七柱」再談。

在wadi safra,勞倫斯說服費瑟王子,決定背著英國軍官Colonel Brighton帶著貝都因人的軍隊穿越沙漠,從陸地攻打阿卡巴Aqaba,在沙漠中自然是艱辛的,前段戴丹也提到「Lawrence, only two kinds of  creature get fun in the desert: Bedouins and gods, and you're neither. Take it from me. 」在沙漠中,駱駝的儲水量可能不夠、迷失方向、砂流等,都造成不少的損害,當然遇見他族產生的爭鬥,也使他在進行阿拉伯式行刑時,再度地對自我產生懷疑,成功攻克Aqaba後,他回到英國,回報將軍時,他也言明了如此地困惑:

Lawrence: I killed two people, I mean two Arabs. One was a boy. That was yesterday. I led him into a quicksand. The other was a man. That was before Aqaba anyway. I had to execute him with my pistol. There was something about it I didn't like.
Allenby: Well, naturally.
Lawrence: No, something else.
Allenby: I see. Well that's all right. Let it be a warning.
Lawrence: No, something else.
Allenby: What then?
Lawrence: I enjoyed it.


在沙漠中折返去拯救無價值的人命,而後又在意外中親手葬送他們,戰事中的人命價值、殺戮的罪惡感與快感之間如何尋求解答,在現代啟示錄也曾談過不少,或許人性中便挾帶這樣的缺憾,才導致殺人是千古以來的罪種。

回到英國後,得到軍援重返阿拉伯半島破壞土耳其戰線,此時的勞倫斯彷彿變了一個人,站上受到攻擊的火車上,恍如成為一個驕傲的英雄,軍事謀略的成功在一個事件中又再度喪失。

他答應英國軍官提前於英軍抵達耶路撒冷前,在迪拉Deraa先行掀起阿拉伯之亂,但阿拉伯士兵不是英國士兵,並沒有所謂的忠貞愛國概念,讓勞倫斯與阿拉伯戰士打賭,前往阿拉伯村落扮演阿拉伯人,卻反而被軍人抓住帶給軍官並受到嚴重的性虐待,此事件讓他受了極大的打擊,也使他明白他並不是真正的阿拉伯人,增生回國當個普通人的心願。

That's me. What colour is it? That's me.
And there's nothing I can do about it.
 Any man is what I am.

回到英國後,此時他的背傷仍在衣服上泛著血,亦表示此事件對他內心的傷害綿延不斷,表明性格後,他決心搶在英軍之前,帶著阿拉伯軍隊奪下大馬士革,並讓出大馬士革給阿拉伯士兵。

但奪得大馬士革又如何?除了發現根本無法使用阿拉伯軍隊治國外,各國的政治謀略家也收割了成果,土耳其的軍事醫院裝滿了太多士兵,卻無法給水,只因為阿拉伯軍隊佔領水塔,如此的和平又是誰企求的?最後勞倫斯選擇回去英國,所謂的偉人最後在交通事故中離世。

這部片確實是部鉅作,無論場景與耗費的人力都看得出來規模不小,當然劇情架構也相當完美,可以給到五顆星!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2015 電影放置所



1. 2/11 一一 A one and a Two 2000 


2. 蜂蜜之夏 The Wonders 2014 


3. 黃昏三鏢客 The Man With No Name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 

4. 2/19 黑色追緝令 Pulp Fiction 1994 


5. 2/19 大英雄天團 Big hero 6 2014 


6. 2/20 殭屍 Rigor Mortis 2013 


7. 2/26 俠女 A Touch of Zen 1971 


8. 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 2008  


9. 後窗 Rear Window 1954  



10. 失魂 SOUL 2013 



11. [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 (1979) 7/4 




12. 輝耀姬物語 2013 7/22 



13. 腦筋急轉彎 2015 8/20 

14. 迷魂記 1958/9/4 ●●



15. 聶隱娘 2015 9/7 ●●(嚴格來說是超越五顆星,無法計算)



16. 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 9/26

17. 搶救雷恩大兵 Saving Private Ryan 1999 ●● 9/28


18. 向陽處的她 陽だまりの彼女 2011 ● 12/14


19. 霍爾的移動城堡 ● 2004


20. 南國再見,南國  GOODBYE SOUTH,GOODBYE 1996 


21. 獨立時代 A Confucian Confusion 1994 


22. 尋找小津 Tokyo Ga 1985 ●●



24.  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1995 ●●


25. 1/9 愛在巴黎日落時 Before sunset 2004 ●●


26. 1/10  早安 Good Morning 1959 ●●

27. 1/10 安妮霍爾 Annie Hall 1977 ●●